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一峰高耸,群峰竞秀

2022-07-15摘自《万山之巅:珠峰传》原文地址

一峰高耸,群峰竞秀

文/徐永清

1852年,珠穆朗玛峰被确认为地球上的最高峰,成为地球上重要的地理坐标。珠穆朗玛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其周围20千米的范围内,雪山林立,重峦叠嶂,一峰高耸,群峰竞秀。珠峰附近高峰林立,形成了世界上极高峰最集中的地区。

这里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其中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座。距离珠峰约80千米的遮古拉山口,是从北面观看珠峰群峰的绝佳位置。如果天气好,这里能够看到南方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依次是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和卓奥友峰,从左向右排成一列,景象极为壮观。

珠峰南面3000米处,是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海拔8463米的马卡鲁峰,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海拔7861米的努子峰和海拔7161米的普莫里峰。

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极高峰与珠穆朗玛峰遥遥相对: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西面有海拔7952米的格重康峰,即世界第十五高峰;西北方向有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即世界第六高峰,以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即世界第十四高峰。

洛子峰,英文名Lhotse,海拔8516米,位于北纬27°57′42″、东经86°56′00″。洛子峰有两座卫峰,分别是洛子中峰(海拔8410米)和洛子夏尔峰(海拔8383米),旁边还有著名的努子峰。两峰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与东南山脊为界,其东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其西侧属尼泊尔。“洛子”是南的意思,因为它位于珠峰的南边。洛子峰藏语称之为“丁结协桑玛”,意为“青色美貌的仙女”,但这位“仙女”地形非常险峻,环境极其复杂,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风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又大过珠峰。洛子峰雄伟险峻,冰崩、雪崩频繁,大本营至1号营地都是被千年的冰碛和巨大的冰川覆盖,地形错综复杂,路线长,坡度大,还有数不尽的巨大冰裂缝。攀登洛子峰最艰难的路段,还经常会有较大的高空风,积雪深度平均为60~65厘米,冰坡度为75°,有些地段可达85°以上。据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300多名勇士不幸长眠于此峰上,因而此峰也被喻为“虎口”。

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位于东经87°05′20″、北纬27°53′23″,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其西北直线距离24千米就是珠穆朗玛峰。以西北山脊和东南山脊为界,其北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南侧属尼泊尔。马卡鲁峰,英文名为Makalu,Makalu的称谓来自梵语Maha-Kala,是印度教中至高无上的湿婆神的别称,代表着大恶,他的性情反复无常,时而冷酷,时而仁慈。马卡鲁峰在当地方言里还有另一个名字——Kumba Karna,意思是巨人。马卡鲁山有5条主要山脊,分别为西北山脊、西南山脊、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北山脊。北山脊上的卫峰名叫珠穆隆素峰,海拔7816米;西北山脊的卫峰为马卡鲁Ⅱ峰,海拔7640米;东南山脊的卫峰稍高,海拔8010米。这些峰体上有厚厚的冰雪,坡谷中还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锯齿形的陡崖和裂缝,冰崩、雪崩也十分频繁。所以马卡鲁峰的攀登难度极大。1955年5月,法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从尼泊尔境内越过西北山脊鞍部,从中国境内的西北侧登上了顶峰,成功首登马卡鲁峰。马卡鲁峰的气候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冬半年干燥且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暴雨会引发频繁的冰崩、雪崩,使得山上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气候恶劣。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受强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也在-50℃~-4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底,或9月到10月这段时间,是风季与雨季相互过渡的时段,也就时有3~4次持续2~5天的好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

章子峰,海拔7543米,位于东经86°54′51″、北纬28°1′31″,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章子峰位于珠穆朗玛峰的北面,也被称为“北峰”,通过北坳与珠峰相连。1982年10月14日,西德登山队由东南山脊首登章子峰。1986年,日本登山队开创北壁攀登路线。

努子峰,海拔7861米,地处珠峰以西,由主峰和相连的6个副峰组成,山体较特别,从南面看像一堵7000多米高的巨墙,从西面看却是一座尖峭的高峰。努子峰在当地被称为“佛洛青日岗”,是“三尖山”之意,因为它的三条主山脊一共耸立着三座高峰:海拔7861米的主峰、海拔7016米的卫峰和海拔7550米的北峰。挺拔突兀,直刺蓝天。努子峰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包含冰壁、冰岩混合、岩壁、雪桥、雪檐、悬冰川、危险的雪崩区等,是登山的“地形博物馆”。

普莫里峰,在珠峰西侧,位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边境上,海拔7161米,积雪厚,峰状圆润,从任何方位看都像一支插向天际的雪白竹笋。山峰附近都是冰河,下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普莫里峰地处多重地质构造的叠合部位,构造应力集中,多次的区域强烈变形和强烈挤压使普莫里峰向上作剧烈的断块上升,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的最高峰,同时围绕拔地而起的南峰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的弧形拐弯,成为罕见的“雅鲁藏布大拐弯”。从白雪皑皑的普莫里峰峰顶,到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出境处巴昔卡的蕉叶摇曳的热带风光,这些反差强烈的气候带居然就在直线距离不足200千米的普莫里峰南坡下依次排开,形成了一道完整无缺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

干城章嘉峰(Kangchenjunga),也称作金城章嘉峰。它位于东经88°08′48″、北纬27°42′09″,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和印度边界处,海拔8586米,是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的名字有“雪神五项珍宝”之意。在珠穆朗玛峰被确认之前,它曾被认为是世界最高峰。干城章嘉峰是一组巨大的群峰的主峰,它坐落在三座海拔超过8400米的高峰中央,西侧有海拔8505米的雅兰康峰,东侧紧靠主峰的是海拔8438米的干城章嘉Ⅱ峰,最东边的是海拔8476米的达龙康日峰。其间有众多山谷冰川,使得山势更为险峻,冰崩、雪崩频繁。1955年5月25日,英国登山队的G·班德、N·哈迪、J·布朗和T·斯特里塞尔四人首次登上顶峰。

格重康峰(Gyachung Kang),海拔7952米(另有7985米、7998米两种说法),位于东经86°44′32″、北纬28°05′53″,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横亘于中尼边界,北侧位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定日冈嘎)境内,在卓奥友峰的东侧。格重康峰是西藏境内十大山峰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与卓奥友峰之间的最高山峰。格重康的发音“Gyachung Kang”在藏语中有“百谷雪山”的意思(Gya意为“一百”,chung意为“山谷”,Kang意为“雪山”)。日本登山队于1964年4月10日首先登顶。

卓奥友峰(Cho Oyu),海拔8201米,是世界第六高峰,位于东经86°36′、北纬28°的中尼边界上,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卓奥友,藏语意为“大尊师”。卓奥友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部,东距珠穆朗玛峰约30千米。卓奥友峰有五条主山脊,常年积雪,四周雪峰林立,层峦叠嶂,十分壮观。卓奥友峰山体高大、雄伟壮丽,被当地人视为“神”。卓奥友峰由于冰川及恶劣气候的影响,攀登极其不易。1954年10月19日,奥地利登山队四名登山者在夏尔巴人的帮助下成功登顶。

希夏邦马峰(Shishapangma),海拔8012米,是世界第十四高峰。它位于东经85°46′44″、北纬28°21′18″,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千米,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聂拉木县)境内8000米以上的高峰。希夏邦马峰,藏语意为“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旧称高僧赞峰,藏族人民有许多神话和歌谣称颂其为吉祥的神山。它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处,分别有8008米、7966米的两个峰尖。希夏邦马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北坡横对着的是13.5千米长的野博康加勒冰川,与它平行的是达曲冰川。北山脊以东是格牙冰川,南坡有16千米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海拔5000~5800米之间的冰塔林区最引人入胜,长达几千米,形态甚是奇异,像一个“冰晶园林”。

1964年5月2日,许竞、王富洲、张俊岩、邬宗岳、陈山、索南多吉、成天亮、尼玛扎西、多吉、云登10名中国登山队队员首登希夏邦马峰,标志着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极高峰已全部被人类踏足。

摘自《万山之巅:珠峰传》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