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徐永清:垂直植物博物馆

2022-07-28摘自《万山之巅:珠峰传》原文地址

徐永清:垂直植物博物馆

文/徐永清

喜马拉雅山中段、珠穆朗玛峰及其邻近地区的植被垂直分带,中国科学家自1959年起,曾先后在这个地区进行多次植被和自然地理的调查。

由于喜马拉雅山阻截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暖季风气流和减弱了北下寒流的侵袭,形成了南北坡植被和气候的差异。一般说来,南坡雨量丰沛,气温比北坡相应高程要低一些。例如在海拔4300米的南坡(帕里),年平均温度为0.2℃,年降水量为368.2毫米,而海拔4300米的北坡定日,年平均温度为0.7℃,年降水量为224.6毫米;在南坡海拔3810米的聂拉木,年平均温度为2.9℃,年降水量为433.5毫米,而北坡海拔3850米的日喀则,年平均温度则为6.7℃,年降水量为372.9毫米。

南坡降水丰富,河谷深切,生长有各种类型的森林植被,例如绒辖、朋曲、波曲、吉隆等河谷。然而,由于地形的影响,即使在南坡,也往往因谷地的宽窄,南来气流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使植被的分布发生差异。

北坡由于海洋气流被拦截,出现雨影地带。这里降水较少,地表切割不深,有较多的宽谷和盆地,如定日盆地、佩枯错盆地等,以草原植被占优势。

南坡降水比北坡丰富,而温度则比相应海拔高度的北坡要低,雪线则南坡低(海拔5500~6100米)、北坡高(海拔5500~6200米)。南坡出现有深切的河谷和森林;北坡出现很多覆盖有草原植被的宽谷和盆地。

垂直植物博物馆

南坡的植被垂直分带如下:海拔1000米以下是婆罗双树季雨林带;海拔1000~2500米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其中海拔2000米以下以印度栲、木荷为主,海拔2000米以上则是铁椆、多穗石柯占优势;海拔2500~3000米是山地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带,主要有铁杉和高山栎;海拔3000~3800(4100)米是冷杉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3800(4100)~4500米分布有杜鹃、桧柏高山灌丛;海拔4500~5200米是嵩草、冰川苔草高山草甸;往上到雪线则属地衣砾石带。

北坡的植被垂直带划分如下:海拔4400米往下到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900米)分布有白草、固沙草草原带;海拔4400~5000米是紫花针茅高山草原带;海拔5000~5700米分布有冰川苔草、嵩草高山草甸;海拔5700米往上和南坡相似,为地衣砾石带,一直分布到雪线附近。

珠穆朗玛峰地区植被分布,是由南坡、北坡两个迥然不同的植被垂直带谱所组成。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带谱,广泛地分布有以龙脑香科的婆罗双树为主的森林。多数学者认为这类森林是属于热带植被类型,并称之为“季雨林”“北热带干性落叶林”和“北热带湿性落叶林”等,但也有人把它作为亚热带的植被。婆罗双树季雨林带的上限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局部可达1200米,往上到海拔2500米左右即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所代替。这里的常绿阔叶林与我国南部、日本南部的常绿阔叶林十分相似,都是以栲、石柯、栎等常绿类为主,并含有一定的樟科、茶科和木兰科的植物。通常在局部较阴湿的地段分布有以飞蛾槭和桢楠占优势的植物群落。树藤和兰科植物较茂盛。在河谷的裸岩上还可见大戟科的霸王鞭。这里栽培有水稻、香蕉等作物。

在中国境内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印度栲、木荷为主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逐渐稀少,在海拔2000米以上即消失,被铁椆、多穗石柯所替代,在尼泊尔被山地常绿阔叶林所替代,伴生树种有栎和落叶的泡花树等。

从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往上,即进入山地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它的上限为海拔3000米,局部可达3100米,是整个南坡植被垂直带谱中幅度较窄的一个带。它主要是由铁杉和高山栎的纯林或混交林组成,并杂有紫槭、泡花树等落叶树种。在这种地带上限附近,即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度,局部混生有少量冷杉和糙皮桦。这是亚高山带种类向本带渗入。

山地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带的上面,是亚高山针叶林带,主要是由冷杉林所构成。在这个带的最上部有一条宽约200米的糙皮桦矮曲林带,向上分布到海拔3800~3900米(局部地区如聂拉木,可达4100米),形成森林的上限。

珠峰地区动植物丰富多彩

冷杉林和糙皮桦林通常都分布在阴坡,而阳坡土层较厚处则有跨带分布的高山栎林,在土层瘠薄处则有桧柏疏林或灌丛。这些桧柏常超出森林线,呈低矮的灌丛而分布到海拔4500米左右。它们在北坡也常以灌丛的形式出现。在森林上限附近的阴坡,由于森林被破坏而经常出现杜鹃高灌丛,它们的枝干由于受雪压而基部弯曲,有点像矮曲林的样子。在较潮湿的地方(如聂拉木附近海拔3600~4100米的东北坡),箭竹占优势而形成竹丛。

从森林上限(海拔3900~4100米)到雪线(海拔5500~5600米)统属高山带。高山带的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来说更加严酷。随着温度的垂直递减,土壤机械组成变粗,受基质稳定程度差和冰冻等影响,植被在高山带内的分布也有显著不同。一般在林线以上到海拔4500~4600米的阴坡,地表物质比较稳定,在巨大的砾石上长有苔藓,土壤发育较好,形成以杜鹃为主的小叶矮灌丛;而阳坡则分布有扁芒草禾草草甸和桧柏灌丛。

在海拔4500~4600米以上,随着温度的下降和冰川活动的影响,地表多冰冻滑坡和重力坍塌,稳定性差,土壤发育较原始,灌丛植被让位于以嵩草、冰川苔草为主,并含有多种垫状植物和杂类草的高山草甸。嵩草草甸主要分布在平坦且基质较稳定的地段,可以形成茂密的群落和厚约6厘米且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草根层;但地面上更多的是倾斜且基质不稳定的地段,这里主要分布有草丛稀疏(覆盖度20%左右)、发育较差的冰川苔草草甸。

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面的砾石又大又多,冰碛大量出现,基质稳定性更差,冰川苔草群落变得更加稀少。相对地,在石块上显著分布有各种地衣,常见的有鸡皮衣、裂叶石耳、菊叶梅衣等,形成地衣砾石带。在海拔5500~5600米以上,地面上现代冰川占优势,常年冰雪覆盖,连地衣也难以生长,从而形成永久冰雪带。

在北坡,雨影烙印非常明显,定日的干燥度相当于半干燥的气候,生长有大面积的草原植被。在海拔4400米以下到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约3900米),分布有白草草原,在砂性较重的土壤上出现有固沙草草原,在地下水条件较好的湖泊边缘或河漫滩上,分布有莫氏苔草甸和芨芨草草甸。在海拔4400~5000(5100)米之间的山坡、谷地排水良好的地段,占优势的是紫花针茅高山草原。往高处到海拔5700(5500)米,分布有冰川苔草、嵩草高山草甸,并杂有多种垫状植物,往上到雪线(海拔5800~6200米)之间为地衣砾石带,情况与南坡近似。

北坡缺乏成带状分布的杜鹃灌丛,而只有金腊梅和藏忍冬灌丛零星分布在阴坡局部的坡麓碎石堆上,这又是与南坡高山带不同的地方。

上述植被垂直带谱主要是波曲河谷(樟木镇)及珠穆朗玛峰北坡的植被特点。实际上,在南坡往往因河谷地形及与其相联系的局部气候或土壤条件的不同(特别是河谷下段),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变化。例如,在波曲河谷西面,相距约70千米的吉隆河谷,相应的植被垂直带内的植被类型却很不相同。在河谷下段海拔2200~2400米以下的峡谷中,谷坡陡峻,巨大岩块上土层薄而干燥,加之河谷气候干热,形成了温暖干燥的生境,广泛分布有喜马拉雅长叶松林。林下草本植物以喜温暖的禾草为主。海拔2400~3100米之间分布有较多的乔松林与大面积的松林,尤其是喜马拉雅长叶松林分布高度相对应的常绿阔叶林则退缩到局部气候较湿润的溪谷底部。进入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带,情况与波曲河谷樟木一带正相反,铁杉成为次优势种,而高山栎不仅在阴坡形成混交林,在阳坡更形成大片纯林,并跨带伸入亚高山针叶林带到达海拔3800米森林上限附近。

陈塘沟

通过和温带(长白山)、亚热带(四川西部山地)、热带(东、西喜马拉雅山和墨西哥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的对比,我国科学家认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南坡应属热带(北缘)植被垂直带的范畴。

珠穆朗玛峰地区有着日温差大、年温差较小的热带山地气候,南坡的植被垂直带基带,是由热带科属(龙脑香科的婆罗双树属等)的植物组成。在植被垂直带谱中缺乏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和冻原带,但具有由常绿栎类组成的、相当于雾林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整个植被垂直带谱,是与热带的东、西喜马拉雅山连成一体的,植被垂直带应属于热带(北缘)山地植被垂直带。

摘自《万山之巅:珠峰传》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