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养猪(养羊)——农田”生态农业模式

2023-12-14摘自《问道自然: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原文地址

“养猪(养羊)——农田”生态农业模式

文/罗顺元

明清之际《补农书》的一大特点之一就是经常能够将各个不同的农业生产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具有物质循环同时伴随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补农书》记载了几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最典型就是“养猪(养羊)-农田”生态农业模式。《补农书》的作者十分重视农家养猪,“古人云:‘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必无成功。则养猪羊乃作家第一著”(《补农书·运田地法》);认为养猪为“作家第一著”,农家不养猪就像秀才不读书一样,必然不会成功。清代的姜皋在他的《浦泖农咨》里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棚中猪多,囷中米多,是养猪乃种田之要务也。”其实,《补农书》主张和提倡农家养猪的主要目的是积肥,其经济效益倒是次之,我们从他在文中的叙述可以看出。《补农书·运田地法》说:“养猪,旧规亏折猪本,若兼养母猪,即以所赚者抵之,原自无亏。”后面在计算养猪的成本与利润时,《补农书·运田地法》更是明确地写道:“养猪六口……共约本十六两零。……每养六个月,约肉九十斤,共计五百余斤。……照平价,计银十三两数,亏折身本,此其常规。”可见只养肉猪的话,从账面上看原本就是亏本的买卖,要兼养母猪才能把账面亏损赚回来,做到“原自无亏”。既然养猪是亏本的,或者最多是做到“原自无亏”,那《补农书》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农家自己养猪,并且认为养猪对于农家生产是如此重要的呢?原因就是养猪可以积肥,即《补农书》所说的“白落肥壅”,而这些肥料对于农田种植业的兴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补农书》的叙述看,猪主要吃的是豆饼、糟麦,当然还会有剩菜剩饭等不适合人食用的粮食。《补农书·运田地法》说:“猪专吃糟麦,则烧酒又获赢息。”农家酿酒当然主产品烧酒是获利的,剩下的食物残渣——酒糟还可以喂猪,经过猪的消化利用后转变为美味的猪肉以及可以肥田的猪粪尿等。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这就是在生态循环过程中尽可能地对农作物初级生产所固定的能量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实际利用率。  


图1  “养猪-农田”生态农业模式

可以说,《补农书》的眼光已经超出了站在单一的养殖业或种植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他站在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高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建立了一个拥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子系统。我们可以用示意图1来展示这个农业生态子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的关系。 

由图1可知,在《补农书》的“养猪-农田”生态农业模式中,养猪的作用是不仅处理掉了大量的低品质食品,将其转化为高品质、营养丰富的食品——猪肉,而且为农田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肥料,有力地支持了农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能量流动的视角看,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对太阳能量的最初固定,农作物进行的是初级生产。接着农作物生产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通常是品质较差,不适合人类食用的)供猪消费,猪进行次级生产,将这些有机物同化为猪体自身,吸收和积累了这些品质较差的食品中的大部分能量。人们对美味猪肉的消费,就是间接地对这部分品质较差食品的再次利用,这样便提高了人类对农作物初级生产量的总体利用率。

《补农书》的“养羊-农田”生态农业模式与“养猪-农田”模式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养羊的主要饲料是来自自然界的草、叶,当然也有部分是来自农田的秸秆和杂草。《补农书·运田地法》说:“若羊,必须雇人斫草……今羊专吃枯叶、枯草。”按照沈氏和张履祥的意思,养羊的最主要目的是给农田积肥。将养羊与种田结合起来对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为:羊食用自然界的草、叶后部分转化为羊壅,而这些羊壅与羊的垫栏草一起构成羊厩肥来肥田,这是一种广泛向大自然收集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的方法和措施,有力地支持了田地种植业的发展。其次,杂草跟农作物一样也是能对太阳能进行初次固定的初级生产者,不过,人们并不能直接利用杂草的初级生产量,而杂草经次级生产者羊食用后则转化为羊肉、羊皮、羊毛等对人类十分有用的食品、日用品等,这其实就是间接扩大了人们对自然界初级生产量的利用范围。沈氏的“养羊-农田”农业生态子系统可用示意图2表示。

图2“养羊-农田”生态农业模式

图2所示系统显然不是一个物质循环的系统,而是一个营养物质向农田富集的单向流动系统,这便是养羊积肥壅对农田种植业的支持所在。在养殖业(养猪养)积肥壅的支持下,种植业能够很好地发展,种养结合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会让农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补农书·运田地法》这样写道:“古人云:‘养了三年无利猪,富了人家不得知’……耕稼之家,惟此最为要务。”

摘自《问道自然:中华传统生态智慧》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