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这里有一个缩小版壶口瀑布——上科哇

2020-09-25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原文地址

这里有一个缩小版壶口瀑布——上科哇

文/张扬

从夕昌沟往下游行走就是科哇河,沿着科哇河继续往下游行走,虽然一路坎坷,但也是一路的山水风景。当最终抵达循化县白庄镇上科哇村时,猛然发现整个村落就像是一股巨大的洪流在山谷中奔腾——因为错落的房屋和浑浊的水色已经没了区别。更难得一见的是,上科哇村还有一处瀑布,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壶口瀑布。

上科哇村的这处瀑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拉不藏瀑布,它位于上科哇中心往西约一公里处,瀑布落差十多米。科哇河流经上科哇村时,向人们秀出它最疯狂的舞姿,在最终汇入清水河之前,把自己弄得浑身都是黄色的泥沙,先是在巨大的青灰色鹅卵石中间翻滚,如同孙悟空被念了紧箍咒,把大地都砸出一条深深的印痕,浑浊的河水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往下游而去。当流到村西时,意犹未尽的科哇河纵身一跃,在怪石嶙峋的山石间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瀑布,无论是声势还是颜色,都和壶口瀑布高度相似,所以就称它为缩小版壶口瀑布了。

上科哇村位于循化县城东南约21公里处,这里已经开始脱离青藏高原的束缚,将自己的脚伸向黄土高坡,所以这里的气候还算不错,全村3000多亩耕地大都种植了冬小麦,而青海很多地区,因为冬季过于寒冷,只能种植夏小麦。

之所以能够入选中国最美传统村落名录,是因为上科哇村整体传统风貌保存较好,传统民居类型多为一层四合院式平顶房,设计精巧美观。村民们喜欢在房檐廊壁雕刻花草,建筑材质多以白松和油松为主,四周围墙为土墙,当地人称为庄廓。庄廓中间有庭院空间,分正房和偏房,由堂屋、厨房、圈房和大门组成。

在上科哇村,明清和民国年间的建筑遗存较多,建筑布局为中国北方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庄廓墙是用封闭的黄土夯实而成,墙体横切面呈底厚顶薄的薄梯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虽是撒拉族聚集地,建筑却仿藏族习俗,围墙四角顶放置白石头。这和上科哇村的形成有关,据说一位很有威望的伊斯兰教学者和他的学生游学到此,看到这里风景优美,水草丰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跟周边藏族通婚,慢慢就形成了上科哇村,所以这里又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地。

历史的发展决定着民居形式的改变。如今这里的民居正朝着高层性、牢固性、文化性、艺术性、娱乐性、旅游性等综合方向发展,新建的房屋用砖也变成了红砖、空心砖、瓷砖等,大门也变成了双扇铁门,檐面雕饰更加精致奇丽,室内还铺设了地毯,增添了现代化的家具。

村里的科哇清真寺为明清时期所建,为砖木青瓦混合结构。和其他地方的清真寺一样,科哇清真寺由中国传统建筑殿堂式礼拜殿、六角攒尖楼阁式唤礼楼、单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体座组合而成。它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历史,迄今还保留着原始的建筑形态和古建筑风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清真寺门前的那棵古树,周长有5米,高约21米,据记载这棵参天尖尖杨,是当地人到阿拉伯麦加朝觐时从新疆带来栽植的,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上科哇村的拿手绝活是口弦制作,撒拉族群众又称口弦为“口细”,而在土库曼斯坦则称“扩布尔”,是撒拉族现存唯一的传统民间乐器,也是全世界最小的民间乐器。口弦长不足一寸,重不到五克,是用铜制成的手工制品。据传,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哈三和胡辛双双阵亡沙场,其母哈其麦悲痛万分哭哑了嗓子,于是就用弹奏口弦来纪念。

过去,撒拉族男人们常因徭役支差、扳筏经商、从戎出征而远离家乡,妇女们牵肠挂肚,惦念不已。每当深夜人静,妇女们便不约而同地相聚在一起,尽情吹弹“口细”,使满腔的忧愁、焦虑、思念一泻而出。随着岁月的推移,口弦成为人们随身携带、聊以自慰的伴侣。它以其悦耳动听的音质,倾诉着撒拉人的喜怒哀乐。过去,撒拉族群众结婚时,男女双方都不认识,洞房之夜便以口弦在枕头边的弹奏作为初次见面时的交流,故本民族也把口弦称作“枕头琴”。今天,口弦仍是撒拉族青年男女倾吐爱慕之情的主要媒介之一。口弦的制作程序复杂,由于其原生态环境的逐渐散失,目前已濒临自然消亡的边缘。

“打蚂蚱”是上科哇村撒拉族青少年酷爱的一种体育运动,每逢农闲时节,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来到占地较大的场地,一边欢歌,一边“打蚂蚱”。

“打蚂蚱”的器具是“蚂蚱”和拍板。“蚂蚱”由长约7厘米,粗约2厘米的木棍两头削尖而成;拍板约70公分,扇形,似大刀,用木板做成。比赛方法分单打和双打,在确定场地后,就地画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圆圈为雷区,并商定比赛板数,先达到预定板数者为胜利。

比赛时,将“蚂蚱”放在雷区内任意地方,拿拍板击“蚂蚱”一头,使“蚂蚱”弹起,在落地前,用拍板将“蚂蚱”拍出雷区,将“蚂蚱”击出雷区边线有效。拍打中拍板脱手为犯规,丧失进攻权。攻方在雷区将“蚂蚱”击出,在“蚂蚱”落下前,守方在跑动中设法将“蚂蚱”接住,接住“蚂蚱”就取得攻击权,否则,得将“蚂蚱”从落地处掷向雷区,投进雷区,双方互换攻守位置;如果掷不中雷区,攻方用拍板将“蚂蚱”拍向距离雷区更远的区域,然后用拍板丈量“蚂蚱”与雷区的距离,先达到规定板数者为胜。最后胜者罚负者单腿跳一段距离,或表演节目。

上科哇村还有一个撒拉族青少年普遍喜爱的体育活动——打缸:先在地上画一条一米长的横线,中间立一块石头或砖块为靶,靶前三至四米处画一道直线,比赛时把石头放到脚、头、膝、手、肩、腿下打向石靶,并要求把石靶打翻。有右侧打、正打、立打、平打、背打等各种动作,最后以动作熟练程度和完成的快慢及打翻石靶的数量多少决定胜负。

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

热门排行